第1134章 【两个时代的战术】(第2/4 页)

大世争锋 水鬼游魂 950 字 2024-02-22 08:23:57

这就导致了各地陆军数量暴增,奇怪的是,相应的步兵火力最大的资源武器——大炮的数量并没有增加。

而这些大炮都被分摊了出去,导致各地军阀混战的时候,战斗强度急剧下降。

第十二师虽然也在北洋序列之中。但是这些年的作战思路不但没有增强,反而被略弱了。炮兵的数量减少,火炮的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作战体系的变幻。步枪成了陆军最为常见的进攻武器。当然还有人。也就是在民国才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世界上的科技与日剧新,尤其是欧战之后,坦克、飞机、机枪等武器的变革日新月异。而这些改变在民队之中却一点都看不到。

民国的军队火力,竟然在肉眼可见的程度下,畏缩。

而浙军是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的。王学谦也绝对不会因为缺少军费而做出糊弄自己的事来。浙军三个师的主力部队,都是按照美军的火力配比购买的武器。当然缺少大口径的重炮,并不是他不想买,或者是买不到,而是重达四、五吨的重炮在浙江的碎石路上,牛拉不动,马牵不了。

缺乏足够数量的高等级公路,缺乏大量的卡车,让重炮在民国几乎没有任何市场。

但除去大口径的重炮之外,迫击炮这种适合步兵使用,装备简单,质量轻便的武器落在了王学谦的眼中,算是对火力的补充。加上西方世界经历过欧战之后,对于机枪的疯狂迷恋,让浙军在装备上也选择了性能相对可靠的轻重机枪。虽然比例绝对无法和法国人在欧战后期,一个步兵师竟然有一千多挺机枪那么疯狂,但三百挺机枪还是需要的,火力和日本的野战师团差不多。

兵贵精,不贵多。

第十二师的炮兵不能翻山越岭,钟文龙手中却有小口径的迫击炮可以用;第十二师的机枪数量竟然夸张到连两位数都没有,一个步兵团仅有两挺,整个师也就不到十挺机枪。

虽然这个数字粗一看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想一下两年前,直奉大战的时候,张作霖十万大军,也就配了十挺马克沁,而且还不叫马克沁,也不叫重机枪,而是非常别出心裁的叫‘机关炮’。

而在浙军之中,轻机枪是作为班用机枪使用的,而重机枪在连一级也有配属,等于浙军一个连的火力,已经能和第十二师的一个团媲美,这样的战斗要是钟文龙还没有信心,他还不如回家抱孩子去。

再说了,浙军之中的头号人物是温应星。

这位什么出身?

土木工程师。

在战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