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要一个托】(第2/5 页)

大世争锋 水鬼游魂 950 字 2024-02-22 08:23:57

惊不已。不同于他的大生纱厂那种从无到有的建设,而是从下至上的革命化的进步,让张謇吃紧不已的同时,开始反思。

教育恐怕还是民国未来进步最重要的动力。

而这种念头,在民国其他地区恐怕都没有存在过,东方人注重教育,更在于文明和道德上的竖立,忽略了科学和技术上的探索,这导致东方式的教育更多的是说教,而并非动手和实践。

正当张謇和陶行知等人越来越熟悉,准备在浙江取经学习的时候,王学谦办公室的秘书找到他,告诉他大生纱厂的资产重组方案。规定的股份张謇不在乎,张家不需要靠着纱厂当富二代,南通的张家是书香门第,子弟对于财富的需求并不像是军阀那样,有着无休止的贪念。而因为大生纱厂已经濒临破产,且资不抵债,张謇在纱厂的股份不会太多。

百分之十,也就是一成的股份不能算是让人满意,但绝不会让张謇觉得难以接受。

可王学谦在督军府的会客厅里说的第一句话,让张謇目瞪口呆:“这次大生纱厂的重组方案交给东方投资银行,具体方案让东方银行的总经理卫挺生博士解释一下。”

卫挺生站起来,对周围人示意,其实也就几个核心人物,叶景葵算是有幸跟着张謇参加。聂云台是来学习取经的,还有一部分浙江的政府官员。

卫挺生属于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家伙,一开口,就把大部分人吓傻了:“大家都认为,破产和资不抵债的资产重组是将钱丢在水里,眼睁睁地看着钱打水漂。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过于武断的,缺乏对经济社会了解的。现在我要说的是,如何在资产重组之中挣钱!”

“投资的最高境界并不是用自己的钱,赚客户的钱;而是用客户的钱,赚自己的钱。在资本市场上,就变成了用股民的钱,赚市场内的钱……原始的‘鸡生蛋,蛋生鸡’的那套理论已经过时了。”

张謇很纳闷,也很憋屈,如果破产都能赚钱,他的大生纱厂至于让给王学谦吗?

难道他不会自己挣这份钱?

可张謇绝对想不到的是,在民国,王学谦也好,卫挺生也罢,都有这份底气说让破产变成最赚钱的买卖。因为他们手里握着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资源——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幕后大老板。

作为裁判,他们想要这么做,就这么做。只要不是太过分,就不会搞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当然,也需要被处置的资产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而大生纱厂恰好就是这么一家公司,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