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理直气壮】(第2/5 页)

大世争锋 水鬼游魂 950 字 2024-02-22 08:23:57

定,大生纱厂也面临了诸多的问题,外部受到洋货的挤压生存空间,内部资金的短缺成本上升,还有就是官方的支持缺乏。”

张謇耷拉着眼皮,也不知道他是困了,还是年纪大了精力有所不济。很明显,他老人家对王学谦的分析有点不敢直视。他就纳闷了,王学谦当初和他分析的,怎么和他现在说的是两回事?

年初的时候,大生纱厂面临破产边缘,张謇找了王学谦想要帮忙。可当时的王学谦一点都没有给状元爷面子,直截了当的说大生纱厂的破产是自作孽。

可一转眼,王学谦却红口白牙地说大生纱厂的成功是广商合作的典范,是政府扶持和商业谋划的成功案例。最后面临破产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被日本货和英国货给挤兑的。可事情真的如同王学谦说的这样吗?

肯定不是,张謇的成功其实更多的是‘以权谋私’,别忘了张謇的恩师不是别人,而是同治和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帝师,这个身份对于普通商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可是在官场,翁同龢的名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而张謇是翁同龢亲点的状元,是在踏入官场就贴上翁同龢标签的官员。地方官巴结不上翁同龢,去巴结张謇也未尝不可。而在官场,翁同龢的对手也不是普通的小人物,慈禧为了搞平衡,一再的抬高李鸿章的地位,目的就是限制翁同龢的权利。

帝师、军机大臣、总理大臣,这些身份如果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那么就是光绪在权利心不断的膨胀之际,想到搞兵变,把慈禧赶下台,虽然光绪不想因为杀慈禧而印象到名声,但兵变的时候谁也说不准。最后虽然是袁世凯的出卖,被软禁在南苑的瀛台。

失败的维新派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翁同龢也被赶走去了老家。

别看轻飘飘告老还乡,可每当重阳节这样的节令,宫中也会给他送一份礼物,过大寿的时候甚至会有太监带着圣旨来表彰。换一个人,早就咔嚓了。

张謇脸红的并不是因为刘坤一通过他想要去巴结翁同龢,而是王学谦说的技术储备时期,压根就是翁同龢失势了,他的大生纱厂失去了刘坤一的支持。

之所以后来能够红火起来,还是他进入袁世凯政府之后的事。说到底,没有他在官场的身份,就大生纱厂的管理水品很难一下子从民国的同行之中脱颖而出。他不仅仅是沾了政府的光,而且还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内阁成员,一部的总长。在质量差不多的,价格并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大生纱厂却拥有其他纱厂无可比拟的销售优势。可就算是这样,大生纱厂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