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眼光放远一点】(第2/5 页)

大世争锋 水鬼游魂 950 字 2024-02-22 08:23:57

反正,刘校长很恓惶的发现,他在农村办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其实在上海也很不容易,因为他办学的时候年纪太小,没有一个当老师的样子。

而且西洋画成本太高,又是亚麻布,又是兔胶,颜料更是贵的离谱。哪里有国画便宜的一根墨就能全部搞定?

就算是如今美术专科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刘校长也是对现如今的学校有所失望的,和他理想中的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失望,随着他被现实的一点一点的打击,被埋藏在心底的最深处。

没来由的被宋三小姐这么一提,说不动心思是假的,关键是他摸不准宋三小姐的脉搏,眼前这个女人年纪看着不大,可心思着实让人难猜。

宋三小姐倒是不在意,悠悠道:“基金会的项目中,包括中西医医学院,上海、杭州、宁波的三家现代化的医院,每年的投入的金额是你无法想象的。其次就是孤儿院和养老院,不过这些都是社会项目。一直以来,基金会试图选择一个理想的教育项目,是中学以上。不过通过考察,中学的投入过于单一,被否决了。技术学校不太合适,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学……”

“大学?”

刘校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创办的美术学校会变成一所大学。在民国,大学绝对是高端的无法想象的一个名词。

别看民国的大学很多,可除去国立大学,地方创办大学和基督教协会提供资金的教会学校,真正通过社会募集获得办学资格的大学屈指可数。不得不说,张伯苓创办的南开是民国民办大学的标杆。

处于传统的认识,民国社会普遍认为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可绘画……

其实是文人的一种闲情雅致的兴趣,是技,而不是学问。

说白了,华夏的文化积淀之中,根本就没有给绘画艺术一个恨鲜亮外衣的可能。

艺术家在民国的生存环境,也不过是比普通人过的稍微好一点。而且还是顶尖的艺术家,张大千成名的时候他一幅画售价也就20银元左右,可民国不少收藏家都知道这位张大画家是临摹清山水画大师石涛的好手,几近乱真。而石涛的画作在民国还是非常有市场的,价格也不低,2000大洋起,佳作的话上万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张大画家潜心于他的造假事业不可自拔。

这就是民国的艺术家,很无奈,也很憋屈。

要是没成名的画家,日子就更加难过了。尤其是民国没有艺术品交易的氛围,古董商人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