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1/4 页)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孺人 72 字 2024-03-07 12:17:30

瓜子

因为不止周安一人作诗悼念亡故旧主,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他的人在回京之后,也或是作诗,或是在与人交往时,宣泄了一下情绪。

其实也能够理解,当初朝廷既是对他们在做处罚,给这些人择选的发配流放之地,便都是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

从政治中心到恶劣落后之地,当时还得了老皇帝“纵缝恩赦,亦不在量移之限”,便等同于宣告一个政治者的“生命”自此终结。

古往今来,有多少官员便是因流放发配,最终大受打击,没等多久人便没了的。

就连当初原身不也是如此?

结果就在这些人遭受了十年的磨难,几乎都已经认命的时候,事情又突然有了转机。

他们当初一心追随的太子亡故,老皇帝愧疚之下,把这些人又全都赦免,召集回京,给予他们官职任用,还诸多优待。

而对这些人来说,这份天大的喜悦是建立在旧主亡故的基础上时,他们心中自然便难免悲戚难耐。

然后其他党派的人便抓住了这一点,全力进行弹劾。

“承蒙圣上洪恩,方才赦免周安等人。身为臣子,合该心怀感念,报答君恩。然他们却满腹怨恨……”这些人一张口,便把周安等人的这些行为打成了是在宣泄对老皇帝的怨恨和不满。

周安等人自然不敢认下,便极力替自己辩驳。

然后其他党派的人对此更是早有准备,甚至还有人站出来,逐一细数那一日,谁谁谁在哪个地方,说了哪些宣泄怨恨和不满的话。

当时还有哪些人在场,都可以为这些事做证。

事情都是真的,不满和怨恨确实也有。哪怕周安这些人在宣泄时,很是清楚自己不能去表达这方面的意思,可难免也暗含了些情绪进去。

坐在最上方的老皇帝,此时便也用带着审视的眼神,在注视着周安等人。

哪怕心里早就知晓这次的弹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党派之争上,可对老皇帝来说,周安这些人的行为也是他不能容忍的。

对于太子的亡故,老皇帝确实愧疚悲痛。

但这份愧疚,老皇帝能允许自己,却不能允许作为臣子的指责。

老皇帝还是一个君王,周安这些人才一回来便敢借作诗暗藏对自己的怨恨,这样的臣子,他们所忠诚的对象永远不可能是自己。

那么这样一群人,他还有必要把他们留在京城,予以重用吗?

于是当韩彻在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