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第2/6 页)

能接受的收场。

**************

虔公送来的这一千两金子,折成上辈子的物价相当于一个亿。

老镇武侯在朝城干了二十年,才勉强攒下这个数。

虔公府这次算是大出血了。虽然他们打下这六块封拿到手的金子财物远不止这些,可这六座城是虔公府凭本事从怀公府硬打下来的,战损、花销是真的大,再搭出去一个达世侯和达世侯的封地,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裴三郎见好就收,总得给人留点余地。

不过,这一千两金子他过过眼瘾就算了,转头就给孙大才送去,发给亲随军。

他们打的是空城,没有战获,不能让亲随军白打仗,没那道理。骑兵还好说,中间能歇一歇。好多步兵跟着骑兵在几座城之间来回跑,两天两夜没合眼,都快累死了。他们听他的调度,他总得给他们寻些好处的。

裴三郎也希望可以开一个先河,别打下一座城就跑进去掳掠。

大凤朝自己的国土自己糟蹋,一座城经历一次战火就变成废墟,一二十年时间都恢复不了元气,难怪穷成这样。战争的收益,不在这点掳掠上。

只拿城,不劫掠,怎么分好处,是他定的,孙大才算是执行者。

当然,没亏到孙大才,一个武侯是稳了的。孙大才不是贵族,能当门郎将,全凭一身本事干到这高官位置上。朝廷的爵位不是大白菜,不可能谁都给,那些亲随军们就只能拿钱了。

裴三郎每天看着闲,他是真不闲。

看起来操持各项事情的是那些管事,是裴六、裴七、井康他们,但统筹安排的事情,得裴三郎来。

裴三郎做不出那种打完仗扔下一座变成废墟的空城一走了之的事,尽量大限度地恢复点经济力量吧。

他在裴六给买来的奴隶做完造册登记后,先安排那些被掳去卖成奴隶的原住民。

很多原住民原本都是有自己耕种的土地的,就在城外,或者是周围的一些村子庄园里。虽然财物粮食都没有,但地还在,恢复太平就能种庄稼。

他同原住民定了个契约。

他派人教他们耕种之法,让他们借钱买他的农耕工具去种地,种地的产出,一半原住民自己留用,一半归他。

十年内,他们还算是他的奴隶,但可以像自由民一样生活,土地依然是他们自己的。

十年后,他把奴契还给他们,让他们恢复成自由身。他们现在一无所有,没吃没喝